logo

Zhong Yong XX

关于政府:主要说明政府如何取决于管理政府的官员的性格,以及政府如何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性格。

  1. 孔子答道:“文王、武王的主张,书籍上都记载着。贤能之人当政,那政见便被执行;贤能之人不当政,那政见便被废弃。
  2. 人民对政治最敏感,犹如树木对土地最敏感一样。政治好比水边的蒲苇,易生易长。
  3. 所以掌管政治在于当政的人。选取当政的人要靠自身有修养,修养自身要凭借道德,修养道德要依靠仁德。
  4. 仁德是人和人之间不可少的准则,以亲爱亲族长辈为第一义;义是合宜的意思,以尊贤人为第一义。由亲到疏,亲近的程度也逐渐下降;由最贤到稍贤,尊敬的程度也逐渐不同,礼节便由此产生。
  5. 禮所生也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義者宜也尊賢為大仁者人也親親為大
  6. 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养自身。想要修养自身,不可以不事奉亲族长辈;想要事奉亲族长辈,不可以不了解人;想要了解人,不可以不知道天地间的自然法则。”
  7. “天下公认的关系有五种,作为行为的准则有三种。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。这五种关系是普天之下难于避免的。智慧、仁爱、勇敢这三种是普天之下都应具有的品德。用这三种品德来协调这五种关系,完全是同样必要的。
  8. 对此,有的人生下来就懂得,有的人学习了便懂得,有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才想方设法懂得,到了懂得时,那效果是同样的。有的人安心去这样子,不这样干就于心不安;有的人认为这样对他有长远利益,便这样干;有的人迫于环境才勉强这样干,干成功了,那结果也是同样的。”
  9. 孔子说:“喜好学问接近智慧,努力行善接近仁德,知道耻辱接近勇敢,
  10. 懂得这三种,便知道怎样修养自身了;知道怎样修养自身,便知道怎样管理别人了;知道怎样管理别人,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。”
  11. “治理天下国家永恒不变的项目有九条:即修养自身、尊重贤人、亲爱亲族、恭敬大臣、体贴一般臣子、爱护百姓、招致各种工匠、安抚境外人民、感召各国诸侯。
  12. 自身修养了,道德便能树立;尊重贤人,就不致遇事迷惑;亲爱亲族,那么父辈和兄弟们就不致怨恨;恭敬大臣,就不致受人迷乱;体贴一般臣子,他们对你的报答就会厚重;爱护百姓,百姓就会互相劝勉;招致各种工匠,财富用品就会充足;安抚境外人民,四方百姓就会归服;感召各国诸侯,天下就会害怕你。
  13. 斋戒洁净,穿戴整齐,不合礼法的行为不干,这样就是修养自身;斥退谗言毁谤挑拨离间的人,不贪喜漂亮女色;轻视财货,重视品德,这是使贤人得到劝勉的方法;提高官位,丰厚俸禄,他们所喜好所厌恶的,我也和他们一样,这是劝勉亲爱亲属的方法;大臣下属多,足够他差使命令,这是劝勉大臣的方法;诚恳相待,给以信任而且俸禄优厚,这是劝勉一般官吏的办法;按一年季节使唤,赋税很低,这是劝勉百姓的方法;每天省察,按月考核。按工作成果给予酬金,这是劝勉各种工匠的方法;护送去的,欢迎来的,奖励能力高强的,同情能力薄弱的,这是安抚境外远方之人的方法;承续世系已断的诸侯,振兴政事已经废驰的国家,为他们平靖祸乱,扶持倾危,按照朝贡聘问,送去礼品丰厚,而收受礼品不嫌菲薄,这是感召诸侯的方法。
  14. 一切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有九项,但实行起来只有一个‘诚’字。”
  15. “任何事情,有准备就能成功,没有准备就会失败。话语先准备好了,就不致词穷理屈;办事情先准备好了,就不致处于困境;行动先准备好了,就不致自感惭愧;履行做人的原则,有准备,就不致有滞碍。
  16. 在低下的岗位上,得不到上级信任,百姓便不可能得到治理了;得到上级信任有方法,若朋友不信任你,也得不到上级的信任了;得到朋友信任有方法,若不孝顺于父母,就得到不朋友信任了;孝顺父母有方法,问问自己,若对双亲不是诚心诚意,也就不可能孝顺父母了;诚心诚意有方法,若不彻底明白什么是善良,自身也就难以诚心诚意了。
  17. 诚,是宇宙的自然法则,使自己做到诚,是做人的法则。实行诚的自然法则,不必勉强而事事合于中道,不用思虑而能得到所求之理,从容不迫地做到事事合于中道,这是圣人。使自己做到诚,就是要选择善良的要义而紧紧把握着。”
  18. 广博地学习,周详地求教,慎重地思考,明白地辨别,踏踏实实地实行。
  19. 有没有学过的,去学,没有学好,不停止;有没有问过的,去过,没有问明白,不停止;有没有思考过的,去思考,没有思考到,不停止;有没有辨别过的,去辨别,没有辨别明白,不停止;有没有实行过的,去干,干得不踏实,不停止。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,我反复一百次;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,我反复一千次。
  20. 果真能够这样,纵使愚蠢,也一定会明白;纵使柔弱,也一定会刚强。
  21. 从诚心到明白,这是出于天性;从明白到诚心,这是由于教化,有至诚之人就能明白圣人之道了;能明白圣人之道就有至诚之心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