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i Jing XI
秦風
有車鄰鄰、有馬白顛。 未見君子、寺人之令。
阪有漆、隰有栗。 既見君子、並坐鼓瑟。 今者不樂、逝者其耋。
阪有桑、隰有楊。 既見君子、並坐鼓簧。 今者不樂、逝者其亡。
笔记:
这首诗以叙事和比喻的方式,描述了秦国一位王子的一生。
駟驖孔阜、六轡在手。 公之媚子、從公于狩。
奉時辰牡、辰牡孔碩。 公曰左之、舍拔則獲。
遊于北園、四馬既閑。 輶車鸞鑣、載獫歇驕。
笔记:
这首诗是一篇叙事诗,描写了秦国诸侯狩猎的情景。
小戎俴收、五楘梁輈。 游環脅驅、陰靷鋈續、文茵暢轂、駕我騏馵。 言念君子、溫其如玉。 在其板屋、亂我心曲。
四牡孔阜、六轡在手、騏駵是中、騧驪是驂、龍盾之合、鋈以觼軜。 言念君子、溫其在邑。 方何為期、胡然我念之。
俴駟孔羣、厹矛鋈錞、 蒙伐有苑、虎韔鏤膺、 交韔二弓、竹閉緄縢。 言念君子、載寢載興。 厭厭良人、秩秩德音。
笔记:
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宦官夫人奉君之命西行,与戎狄人民共赴国门的渴望。据推测,当时的君王是周平王(公元前770-720年),他是西周灭亡、东周建立后的第一位君王。而接受这道圣旨的人是年轻的秦襄公,当时周幽王已被杀。
蒹葭蒼蒼、白露為霜。 所謂伊人、在水一方。 遡洄從之、道阻且長。 遡遊從之、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淒淒、白露未晞。 所謂伊人、在水之湄。 遡洄從之、道阻且躋。 遡遊從之、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、白露未已。 所謂伊人、在水之涘。 遡洄從之、道阻且右。 遡遊從之、宛在水中沚。
笔记:
这首诗描述了如何找到一个看似易寻却难寻的人。它看似谜语,实则是一种批判。这首诗似乎是针对秦襄公(公元前777-766年)的,他不断发动战争,不尊重周朝的谦逊,以图巩固自己的帝国,最终未能统一全国。
終南何有、有條有梅。 君子至止、錦衣狐裘。 顏如渥丹、其君也哉。
終南何有、有紀有堂。 君子至止、黻衣繡裳、佩玉將將、壽考不忘。
笔记:
这首诗象征性地考验着秦朝政府的权威,似乎也是写给秦襄公的。.
交交黃鳥、止于棘。 誰從穆公、子車奄息。 維此奄息、百夫之特。 臨其穴、惴惴其慄。 彼蒼者天、殲我良人。 如可贖兮、人百其身。
交交黃鳥、止于桑。 誰從穆公、子車仲行。 維此仲行、百夫之防。 臨其穴、惴惴其慄。 彼蒼者天、殲我良人。 如可贖兮、人百其身。
交交黃鳥、止于楚。 誰從穆公、子車鍼虎。 維此鍼虎、百夫之禦。 臨其穴、惴惴其慄。 彼蒼者天、殲我良人。 如可贖兮、人百其身。
笔记:
这首诗讽刺了秦穆公陪葬的三位贤士,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20年,也就是秦穆公征战西北三十九年之后。这种野蛮的传统,从秦朝的祖先开始就有;事实上,秦穆公(公元前659年 - 公元前620年)本人并不赞同这种传统,他的儿子秦穆公(公元前659年 - 公元前620年)本人也不赞同这种传统,但他的儿子秦康公却利用这种传统,除掉了父亲的亲信。
鴥彼晨風、鬱彼北林。 未見君子、憂心欽欽。 如何如何、忘我實多。
山有苞櫟、隰有六駮。 未見君子、憂心靡樂。 如何如何、忘我實多。
山有苞棣、隰有樹檖。 未見君子、憂心如醉。 如何如何、忘我實多。
笔记:
这首诗是比喻性的。一位妻子表达了对丈夫离别的悲伤,担心自己会忘记他。据朱熹所说,这首诗描述的是秦王康公(公元前620-606年)试图除掉其父的亲信秦穆公。“晨风”是鹰的别称。
豈曰無衣、與子同袍。 王于興師、脩我戈矛、與子同仇。
豈曰無衣、與子同澤。 王于興師、脩我矛戟、與子偕作。
豈曰無衣、與子同裳。 王于興師、脩我甲兵、與子偕行。
笔记:
这首诗讲述了秦国人民如何准备支持他们的国王的运动。
我送舅氏、曰至渭陽。 何以贈之、路車乘黃。
我送舅氏、悠悠我思。 何以贈之、瓊瑰玉佩。
笔记:
这首诗写的是秦太子康公(秦穆公之子)随母舅晋文公回晋国时所赠的礼物。康公的舅舅少年时名叫仲耳。.
於我乎、夏屋渠渠、今也每食無餘。 于嗟乎、不承權輿。
於我乎、每食四簋、今也每食不飽。 于嗟乎、不承權輿。
笔记:
这首诗讲述了一群人对曾经被尊崇的人渐渐失去敬意的故事。这首诗是写给秦王康恭的,他的权力和权威正日益衰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