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i Jing XXIII
都人士之什
彼都人士、狐裘黃黃。 其容不改、出言有章。 行歸于周、萬民所望。
彼都人士、臺笠緇撮。 彼君子女、綢直如髮。 我不見兮、我心不說。
彼都人士、充耳琇實。 彼君子女、謂之尹吉。 我不見兮、我心苑結。
彼都人士、垂帶而厲。 彼君子女、卷髮如蠆。 我不見兮、言從之邁。
匪伊垂之、帶則有餘。 匪伊卷之、髮則有旟。 我不見兮、云何盱矣。
笔记:
这首诗以叙事为主,赞扬了古代男女的朴素衣着、正直行为和礼貌言谈。据朱熹所说,这首诗描述的是周幽王统治后的混乱时期。.
終朝采綠、不盈一匊。 予髮曲局、薄言歸沐。
終朝采藍、不盈一襜。 五日為期,六日不詹。
之子于狩,言韔其弓。 之子于釣,言綸之繩。
其釣維何,維魴及鱮。 維魴及鱮,薄言觀者。
笔记:
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妻子诉说自己在丈夫不在家时无力承担的痛苦,而她一直侍奉着丈夫。人们将这首诗解读为对周幽王的诅咒,因为他让许多人丧偶。
芃芃黍苗、陰雨膏之。 悠悠南行、召伯勞之。
我任我輦、我車我牛。 我行既集、蓋云歸哉。
我徒我御、我師我旅。 我行既集、蓋云歸處。
肅肅謝功、召伯營之。 烈烈征師、召伯成之。
原隰既平、泉流既清。 召伯有成、王心則寧。
笔记:
这首诗兼具比喻和叙事性,歌颂了太子少伯修筑谢城的功绩,以及他所率领的军队所展现出的精神和喜悦。评论家认为这首诗是周宣王(公元前826-781年)修筑申城以防御南北两方部落入侵时所作,并定谢城为都城。
隰桑有阿、其葉有難。 既見君子、其樂如何。
隰桑有阿、其葉有沃。 既見君子、云何不樂。
隰桑有阿、其葉有幽。 既見君子、德音孔膠。
心乎愛矣、遐不謂矣。 中心藏之、何日忘之。
笔记:
这首诗比喻生动,作者赞美和爱戴贵族官员
白華菅兮、白茅束兮。 之子之遠、俾我獨兮。
英英白雲、露彼菅茅。 天步艱難、之子不猶。
滮池北流、浸彼稻田。 嘯歌傷懷、念彼碩人。
樵彼桑薪、卬烘于煁。 維彼碩人、實勞我心。
鼓鍾于宮、聲聞于外。 念子懆懆、視我邁邁。
有鶖在梁、有鶴在林。 維彼碩人、實勞我心。
鴛鴦在梁、戢其左翼。 之子無良、二三其德。
有扁斯石、履之卑兮。 之子之遠、俾我疧兮。
笔记:
这首诗是一则寓言故事,讲的是周幽王的王后申侯(申国公主)抱怨自己被贬官回国。
綿蠻黃鳥、止于丘阿。 道之云遠、我勞如何。 飲之食之、教之誨之、命彼後車、謂之載之。
綿蠻黃鳥、止于丘隅。 豈敢憚行、畏不能趨。 飲之食之、教之誨之、命彼後車、謂之載之。
綿蠻黃鳥、止于丘側。 豈敢憚行、畏不能極。 飲之食之、教之誨之、命彼後車、謂之載之。
笔记:
这首诗是比喻性的,表达了地位低下的人旅途劳顿,被上级忽视的抱怨之情。
幡幡瓠葉、采之亨之。 君子有酒、酌言嘗之。
有兔斯首、炮之燔之。 君子有酒、酌言獻之。
有兔斯首、燔之炙之。 君子有酒、酌言酢之。
有兔斯首、燔之炮之。 君子有酒、酌言醻之。
笔记:
这首诗讲的是食物,虽然很简单,但是吃起来却不失礼。
漸漸之石、維其高矣。 山川悠遠、維其勞矣。 武人東征、不遑朝矣。
漸漸之石、維其卒矣。 山川悠遠、曷其沒矣。 武人東征、不遑出矣。
有豕白蹢、烝涉波矣。 月離于畢、俾滂沱矣。 武人東征、不遑他矣。
笔记:
这首诗是叙事诗,揭示了东夷人东归之路的艰辛。
苕之華、芸其黃矣。 心之憂矣、維其傷矣。
苕之華、其葉青青。 知我如此、不如無生。
牂羊墳首、三星在罶。 人可以食、鮮可以飽。
笔记:
这首诗是一首寓言。作者哀叹自己因国家灭亡而遭遇的命运。这首诗可以解读为讲述周王朝因周幽王的残暴而灭亡的故事。
何草不黃、何日不行。 何人不將、經營四方。
何草不玄、何人不矜。 哀我征夫、獨為匪民。
匪兕匪虎、率彼曠野。 哀我征夫、朝夕不暇。
有芃者狐、率彼幽草。 有棧之車、行彼周道。
笔记:
这首诗用比喻的方式,讲述了将士们在服侍周幽王时所遭受的苦难和抱怨。